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业务栏目 > 组工文化 > 自身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党

发布时间:2009-10-09 08:49:42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入村走访、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市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思考。

      一、主要做法

      五大连池市着眼于夯实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发展拓“源”,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深入实施“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程”,激活了发展党员的源头活水。建立了党员联系培养积极分子制度,定期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促进了积极分子队伍的思想成熟。加大了农村党员发展力度,注重把致富能人、优秀乡土人才、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及时把政治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双带”能力强的优秀积极分子吸收入党,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二)培训提“素”,提升农村党员队伍能力。充分利用市乡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培训基地,广泛对农村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农村适用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素质和“双带”能力。坚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章》、科学发展观等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政治素养。投入近40余万元新建52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终端站点,通过网络直观式点播、下载课件等方式开展学习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30期,培训党员干部群众3700余人次。

      (三)载体增“活”,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深入实施“先锋工程”,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广泛开展“六进农家”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700多件,引进致富项目近百个。开展了 “七星责任区”创建活动,通过培育增收主导产业,树立致富典型,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成为引领广大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大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搭建了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全市1657名农村无职党员,认领岗位共七大类1366个,服务群众5055人次。

      (四)阵地凝“力”,增强农村党员队伍吸引力。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投入、党费投入及乡村自筹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着力解决各村无活动场所问题。目前,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由2006年的34个增加到现在的91个,占总数的97.8%,并健全完善了软硬件设施,切实发挥了议事决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学习培训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四个中心”的功能,使党员活动有载体、有场所、有制度,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存在问题

      当前,全市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结构不合理,缺乏干事创业的朝气。全市农村党员队伍中年龄偏老、文化偏低、结构不够合理问题仍然存在,使农村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二是党性观念淡薄,政治素质不高。个别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观念淡薄,表率作用不明显;个别党员思想道德滑坡,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组织观念淡薄,对村党支部工作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三是“双带”能力差,缺乏致富本领。一些党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老一套,满足于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致富无门路。

      三、对策及建议

      着眼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教育管理新举措,着力把农村党员队伍打造成为一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推动农村党员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要充分利用市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市乡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培训阵地,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村适用新技术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双带”能力。结合农村党员的不同情况,不断创新学习培训方式,大力推行党小组集中学、责任区互动学、巡回辅导学、结对帮扶学、参观启发学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组织乡村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力争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政策上有新举措,在党的建设上有新要求,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二)强化管理,着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规范化管理水平。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规范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定期联系、走访服务、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等制度,实现对流动党员的全程掌握和有效管理。积极开展“双向带动”活动,激励和引导有能力的流动党员带领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引导和培育务工典型回乡创业。进一步加大农村年轻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尤其要加大在党建基础薄弱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注重在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人和返乡农民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对农村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畅通党员队伍“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完善机制,着力激发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根据农村实际,建立一套易于操作、符合实际、效果明显的党员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农村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一要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实行村干部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覆盖面,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积极完善老党员生活补贴金制度、困难党员慰问制度、党员帮困基金制度、结对帮扶制度,不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二要建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深入实施“先锋工程”,不断深化农村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建设,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载体,形成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六进农家”、“七星责任区”创建活动,提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深入推进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结合各村产业特点灵活设计岗位,努力为广大农村党员提供施展才干、发挥作用的“舞台”,使广大党员“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积极开展“双带双培”、“扶贫解困”等主题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三要建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运行机制。继续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健全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维护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保障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场所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