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业务栏目 > 组工文化 > 自身建设

一件实事胜过一打

发布时间:2009-09-04 10:17:46    访问次数:      佚名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按照中组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深化拓展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5月底以来,我积极深入基层联系点上开展活动,察民情,解民意,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个多月来,通过自己亲身下基层、具体为群众服务,让我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身”入基层不一定能“深”入基层

      这次下基层活动,我特意把联系点安排在南边沿湖乡镇一个相对偏远的贫困村——华林镇繁荣村。我利用周末时间,采取不打招呼,不找当地领导同志陪同,事先不确定对象的办法,自己一个人走进村庄。我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一起在树阴下吃饭,一起在院子里纳凉,一起坐在石凳上唠嗑,与宋大叔、李大婶拉拉家常、谈谈琐事:谁家娶媳妇了,谁家生娃娃了,谁家小孩考上大学了,村情村事都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解。

      与群众的交谈过程中,我细细地品味着群众质朴的话语,用心记录着大家谈到的问题。村里穷、路不好,盼望新农村建设早日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这两年农药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不好,盼望出台农资价格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村小学校舍虽然修建了,但教师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简陋,盼望暑假后增添师资力量,解决娃们的上学问题;还有青壮年就业再就业问题,老百姓就医问题,特别是针对我这个组织部长提出的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问题,优秀青年入党积极性问题,都成为我这次下基层活动一个又一个的课题。默默地思量,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该怎么解题?

      回县城的路上,我不禁反思如何下基层的问题。长长的车队,层层的陪同,安排好的座谈,写好的汇报材料,让我只能是“身”入,群众其实离我还很远,也许更多的是“吓”到了基层,“吓”到了干部。“身入”与“深入”虽一字之隔,却是形式与内容的本质差别。

      农村最缺的不是钱和物

      繁荣村并不繁荣。这是我这次下基层的切身感受。近4000人的大行政村,有着青石、石英石、花岗石等丰富矿产资源,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却不到3000元,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没有收入。繁荣村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是我为自己定的“必答题”。

      我通过找镇领导和挂点干部了解情况,走访座谈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与村民座谈讨论交流,答案很快就找到了。原来上一届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特别是两委主要负责人,年纪偏大,在任时间长,责任心不强,观念落后,工作被动,习惯于向上“化缘”,靠“输血”过日子,所以村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难,村民一年比一年穷。现在的村两委负责人是2007年换届新上任的,一个是年富力强的退伍军人,一个是当地的致富能手。这两年,在他们的组织和带领下,有的村民从单纯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在村子里的石材厂找了新工作,有的农民变成了农村经纪人,成了农产品专业种植户或水产品养殖户,村里也新建了村部,修建了小学,集体所有的两个铺面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5000元的租金收入,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一次村两委会上,我将自己20天调研形成的《繁荣村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思路定位》调研报告向两委干部作了详细解说,阐明了“输血”与“造血”的本质区别,特别是结合近几年的发展和一些典型例子,提出“再穷的村最缺的都不是钱和物,而是一个好班子和一个好的发展思路”的观点,得到了两委干部的充分认可,并决心在新班子带领下好好干一番。

      一件实事胜过一打口号

      鑫鑫石材是村里规模较大的一个石材厂,石材桌子、面板、墙面砖等石材产品销往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有固定工人22名,周边30多名群众每年7-8月份都要到企业打两个月的工,能增加收入1500-2000元。

      6月14日,在实地调研企业过程中,我听说了鑫鑫石材这个厂子面临的困难。厂长金德才告诉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厂里的订单比去年少了将近一半,最近接到一个单子,需要垫资3万元,目前资金周转困难。如果做下来了,一交货资金就可以回笼,如果做不下来,厂子运转会越来越难,而且群众增收无望。我问他为什么不去找银行贷款,他讲银行贷款程序太复杂,而且时间会比较长,来不及。

      我把了解到的情况带回部里,在6月下旬的下基层情况交流会上作为问题向大家提出。同志们一致赞同大家先用1个月的工资先帮他垫上的办法。我作为常委部长,又是我的联系点,我带头筹1万元。7月3日,当我带着全部同志筹集的3万元来到厂里,开始他怎么都不肯接受,我反复开导说:“我们能力所能及地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下基层必须要做好的事。况且这钱仅仅周转一下,货款回笼后还是要及时还的。”老金感动得说:“组工干部下基层,不走形式,不图虚名,为基层群众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为老金解决了企业生产困难的事,在当地群众中传开了。群众都交口称赞,有的说组工干部确实很实在,有的说组织部长下基层是真下基层……凡此种种,都应证了一句老话,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下基层空喊口号,老百姓很反感,下基层哪怕是做一件实事,老百姓一辈子都感激你!

      用心关心人更能鼓舞人

      肖廷火是镇党委派驻在繁荣村挂点的镇领导,下基层活动之前,我对他没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听镇党委书记介绍,他工作非常勤恳,默默无闻,肯吃苦、能吃亏,是2006年换届时从另外一个乡镇重用过来的,经验老到,解决农村矛盾纠纷有一手,年初为了加快繁荣村发展让他专门蹲点指导村两委的工作。

      在接触和谈心谈话过程中,我经常问他,工作有什么难处,辛苦不辛苦,个人有什么想法等有关工作方面的问题,他都非常坦然地回答不苦、不累,表示愿意在继续在农村工作。而在问到家里有什么困难时,却闪烁其词,主动转移话题,甚至几次欲言又止。我数次开导他说:“组织部长下基层就是下来解决问题,做实事的,既为群众解决问题,也力所能及地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在一次深入的交心谈心过程中,他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2006年他从另一个偏远乡镇调过来后,妻子和孩子都还在原地,特别是由于交通不便,来回一趟要花8个小时在路上,几次小孩感冒发烧,他连夜赶过去时天都亮了。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内心无比震撼。中央反复强调要关心基层干部不跑、不送、不伸手要官的干部,我想,作为组织部门,在政治上关注这样的干部的同时,也要主动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他们解决家庭困难和问题。基层干部家庭有困难我们暂时不知道不要紧,要是有困难都不向我们倾诉,那我们就愧对“娘家”这个尊称了。决不能让基层干部“吃苦又吃亏,流汗又流泪”!为帮助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我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最近将其爱人调至县城所在乡镇工作。办理调动手续时,夫妻俩一起到我的办公室。小肖吟着泪水激动地说:“部长下基层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切身感受到了娘家的温暖,今后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组织的关心。”

相关文章